星期四, 三月 08, 2007

庆祝Picasa Web升级

一直期盼Picasa Web可以大度地开放存储空间,以前只有200M,可以存放的相片太少了,后来不得不分别申请了好多的帐号,比如yiming.travel yiming.friends等。
刚刚验证了消息,目前Picasa已经升级到1G,并表示还会继续增加,继续期待,Picasa不能倒呀。更期待GDrive哈哈。
这几天忙完得整理一下相片集,到时候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都能试试Picasa。

星期一, 三月 05, 2007

悼念遇罗克--37年了


遇罗克是谁?

这是一个逝去37年的青年人,和我们一样的年轻。
他在37年前的今天死去,被遗忘,今天我们只知道雷锋属于3月5日。
我希望你能够去了解他,一点点就够,让这个日子变得值得怀念而有意义。

星期日, 三月 04, 2007

有些想母校了


母校,每个人都有,我也相信,每个人对母校的感情都不会相同,怀念或否定,深沉或忽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尽量不去想她,吉林大学。我想念我的同学,想念给我留下美好印象的老师,但很多时候也会想到那些让我恶心的官员(他们不配叫老师)。
今天发现可以访问吉大的上海校友会论坛了,上次访问还是半年前刚来上海的时候,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无法访问,也耽误了校友的聚会,我以为又是类似牡丹园的情况,自封了呢。对了,牡丹圆咋还不让看呢?
在论坛里看到了一些南区的照片,照片很生涩,也不清晰,是北门。但就是那种模糊突然有了让我去抚摸她的冲动,似乎大门上每一寸面积都有我留下的故事与希望。我知道,我想她了,想的越来越多,想回去看看了。
表面看来我是那个环境的受益者,取得了说得过去的成绩,交了一些可以交流的朋友,也获得了很多本不该自己的荣誉,结果我还是不满意,这种自我的烦恼大概与我的性格气质有很大关系,我喜欢完美的东西,却忽视了自我的完美,我过多的批评,招致了很多的不理解。这里其实可以说很多,但我知道,还不是时候,我还没有足够认识自己。

星期六, 三月 03, 2007

推荐一本书:如焉

昨天看的,一口气读下来很过瘾,就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能买到。
我缺乏表达读后感的能力,只好先转一篇类似的文字给大家看看吧 。

作者:胡发云 武汉市人 1949年出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插过队、当过焊工、车间统计员、厂工会干事
   六十年代初开始学习诗歌与音乐创作、并发表习作
   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作品
   现为武汉市文联文学创作所专业作家

  编者按:《如焉》全名是《如焉@SARS.COME》,是胡发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2006年第一期《江南》杂志,之前已经通过网络和打印本的形式流传.有媒体认为这部小说涉及不少诸如网友聚会,网聊等时尚元素因而可读性很强,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官场小说.不管怎么样,你只要读完它,就会发现它并不那么简单.

  第一次读《如焉》在电脑前,直读到凌晨两点半。让我废寝的是一个强烈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相互吸引彼此爱恋着的两个孤苦伶仃人背弃了对一场婚姻的承诺?他们都已过不惑有着良好的教养对人生对情感的态度足够沉稳踏实,他们绝不会像某些年轻人那样轻薄地疯玩感情游戏,但他们真的没能相儒以沫携手共度余年。那晚关机后,二十几万的文字只在我心中贲张突兀成两个字:政治。令人窒息的政治!
  第二次读《如焉》,是在老家的小屋,手捧打印出来的98张散着淡淡墨香的纸,慢慢地读,细细地品。
  小说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是以卫老师为中心的达摩、毛子等几位“青马”成员对中国现当代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剖析以及他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生活与思想的变化。二是植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茹嫣与副市长梁晋生的一场非典型爱情。
  小说理性地思考了历史事件,尖锐地涉及了政治问题。一直以来有关政论时评的新闻和言论,我都不愿意看,怕太假,更怕太真!至于那些诸如此类的文字就更不想看了,总觉得它们太过理性,枯燥乏味毫无情趣。但《如焉》里的一大段一大段这样的文字,却让我喜欢看也看得懂。主要原因大概是因为那些事件都是我所听说过的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着的,直观而又鲜活。还有便是因为小说把理性潜藏于诗性之中,并赋予它们人性化,让你感觉不到它的生硬。对于时事,我真的不是很懂,也不愿意去懂,但听着卫老师、达摩他们这么犀利沉重地剖解着那些与国人命运息息相关的事件时,还是有一种浑身通透的快感。 
  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四种人:思想中的人,政治中的人,情感中的人和网络中的人。主要人物有卫老师、达摩、毛子,还有赵姨、江晓力、茹嫣和梁副市长。我就以自己的感悟去解读这些人物。
  卫老师:这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思想者。他37年参加革命,革命成功后当过宣传部长,文革时被批斗游街,直弄得家破人亡。作为那一代人,卫老师的人生经历是很典型的,但他的思想轨迹却仅是个案。因为大多数人从文革的煎熬中挣扎出来后便都在体制的压力下渡过“幸福”的晚年。卫老师当然也有过恐惧和彷徨,但他最终坚持了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追寻着普世的价值和生命的终极意义。可以说他已经超越了一种狭隘的集团利益,真正拥有了共产党的情怀!
  小说还展示了卫老师的情感生活:他并不喝茶,却在大多数人的工资都只有三五十块钱时坚持定期购买每两两块多钱的特级香片(一种最好的茶叶),“即便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也决不降格”。无论黑夜还是白天,痛苦还是幸福,他都随身带着这一罐茶叶,一直到老,只因为这一罐茶叶里藏着一位女子的心香。还有他与赵姨的那段深厚沉静的黄昏之恋,这些刻画都让他更加可亲可敬。
  达摩:“草根身份,贵族情怀”。达摩给几家电器商场做售后服务,有时也自己接些活,典型的工人阶级,城市里最普通的平民。达摩打小就爱看书,在那个大力摈弃知识文化的大革命时期,童年的他却不声不响地从父亲茶叶店的包装纸上阅读着文字,获取着信息,汲取着知识,得到了比别的孩子多得多的东西。他当了五年知青,八年工人,但一直没有放弃读书的机会,读了十几年杂书闲书黄书黑书。后来达摩又留守兼职过的职大当看管员,在那里的图书室对着当时唯一的一台386完成了他的电脑入门教育,从而拓宽了他读书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正是有了这样一段漫长的“面壁”的历程,才修炼出了这样一位“达摩.克利斯”。
  如今的达摩,又短又平指缝里还有些没洗净的油渍的手能敲打出一行行不温不火却极有张力的文字,编排出一篇篇高远宏大锐利深刻的文章;谈笑间能“道出哪怕是一些正经专家学者也说不出来的话来”;能在“不经意间用极简略的方式给你化解心中的块垒”。最难得的是他“看淡一切浮名俗利的心境”和“不屈不挠的战士姿态”。他不像某些人稍有几分才气就把自己当作珍珠每每滋生出许多怨艾,更不像某些人高举旗帜阔谈真理其实却两股战战最终匍匐在地。然而正是这样一条有思想有见地一身正气满腔热血的汉子却进不得社科院去搞研究做学问,他的观点和激情只能飞扬于网络,而他的语思论坛却又一次次地被封杀。用达摩自嘲的话就是:我是个野狐禅,是入不得人家正席的。
  毛子:“毛子不是一个坏人,更不是一个小人,他只是一个漫长的时代慢慢打造出来的人”。毛子曾是青马组织里的积极一员,是与达摩一起读书思考的年轻异端分子。然而八十年代末的那场变动让毛子“疯”了,“疯”后的毛子就脱胎换骨了。先是在九十年代初,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入了党,然后向直接领导贿赂了一篇文章,这算得上是送礼的最高境界了。接着又发表了一本以马克思主义原理阐释某重要领导人的改革思想的书。从此毛子便青云直上,名利兼收,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从“理想主义” 到“犬儒主义”的蜕变。“恐惧常常比灭杀更有力量”,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恐惧从根本上改换了毛子的灵魂”。
  江晓力:一个婚姻掠夺者,一名政治投机家。她爱梁晋生,爱得执着,爱得疯狂。当她求爱无望后便倾心尽力地促成梁晋生与茹嫣的好事,对于一个女子而言,这多少有些悲壮了。让江晓力决定并实施掠夺的导火线看似非典时期茹嫣那几个把梁副市长逼往绝路的帖子,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茹嫣得知了她对梁晋生那份落花有情而流水无意的尴尬情愫。“这让她觉得突兀又难堪,好像被一个衣饰华丽的漂亮女人突然看见自己穿了一双破袜子一样”,“从此心里便种下了一个大疙瘩,耿耿于怀不可去除,随时间推移越长越大”。这个由羞恼嫉恨郁积而成的疙瘩最终被演变成一场掠夺和阴谋。
  江晓力的政治领悟力也如茹嫣之于文字一样,是一种天赋。在非典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所有的政治灵感都被她那“恋人的痴情更加上母性的疼爱”给点燃了,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只是婚后的梁市长是否还会有雅兴偷得半日闲去陪她看月亮,他们是否真的会如她所说“开始他们事业和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这些自然都是后话,不得而知了。
  赵姨:“一个心里极明白也极宁静的人”。一如陪伴了卫老师半个世纪的那听茶叶,静静默默中散发着恬淡的幽香。她在临近晚境时才遇到卫老师,开始一段温馨隽永的生活。当茹嫣问她有没有因为得到太晚而惋惜过时,赵姨如是说: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在于她得到了多少东西,而是她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不在于得到的时间有多长,而在于终于得到,从此不再失去。幸福这一意义被她诠释得如此纯净如此透彻!从某种角度说,赵姨是另一个茹嫣,是一个实现了情感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幸福的女人,她们的幸与不幸只是因为赵姨遇到的是卫老师,而茹嫣遇到的是梁市长。
  梁晋生:儒雅自信,气质口才皆佳,洁身自爱,经济上相对清廉,堪称当今官场中的极品;温情浪漫,会体贴懂情趣,是女人心中的男人。他爱茹嫣,中秋夜看月亮,除夕夜守岁,千里迢迢只为送热狗,焦头烂额不忘情人节……他对茹嫣是真的动了情用了心的。但他更爱自己,在现世的功名前,在荣升还是归隐的抉择前,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背弃了茹嫣,背弃了对那场婚姻的承诺。当茹嫣为他焚心煮骨地痛时,他却春风得意荣归故里去当他的梁市长了。对那段他经营过的爱情,对那场他亲许过的婚姻,没有一个解释,没有一丝愧疚,连一句从此别去的话也没有。此人此心,真是虚伪到了极点,自私到了极点,冷酷到了极点!而这些,恰恰又是一个政客所必须的,梁晋生是一个好政客。
  茹嫣: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一个人文字好不容易,这是一种天赋,就像一个人唱歌,把音色唱好听不难,把旋律唱准确也不难,把歌唱出味道来,就难了。”茹嫣对文字有一种天然的感觉,因此她的文章是雅致而灵动的,是浑然天成的。在非典时期,茹嫣又用她独特的感悟,近乎宗教般的情怀来解读一系列事件,使她的文字充满了力度和张度,蕴涵了深刻的哲学意味,感性的哲学。茹嫣爱梁晋生,爱得彻底,爱得绝望。但她始终没有因为个人的私情而放弃说真话的立场,她以为梁晋生是与她一样的人,所以在痛不欲生的等待中,在凄凄惶惶的反省中,她惟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那些性情文字对一个官场中人的伤害。茹嫣的爱情毁灭了,毁灭在她可贵的正义感和独立的思想中,然而她身上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并没有因此而终结。当看到“一个中国小女孩因母亲被强制戒毒而惨遭遗忘以至活活饿死”时,“茹嫣又猛烈地痛起来。痛是一种无法强制戒掉的感受”。尽管这种痛这种思想是多么尴尬地存在于这个社会。
  读完《如焉》,心里尚有一个疑问:那个“狐狸精”,那突然冒将出来的QQ信息究竟是谁?江晓力?枫叶红?好像是,好像又不是。不想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才是真实的网络,网络的真实。现实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曾经的痛苦和欢乐都过去了,将来的痛苦和欢乐也终将要过去的,网事如烟,如烟往事,就让所有的哀怨与纷扰就这样飘散了吧,一笑而过。